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48    次浏览
当下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基本上处于多对一的“爱护”下,加上学业压力较大,所以做家务基本成为“偶然”行为。放暑假了,青少年在家应不应该做家务,需不需要做家务呢?还有,做家务给钱吗?首先,青少年必须做家务,也需要做家务。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在这个家庭里生活、学习、成长,家务和孩子息息相关,帮助处理家务是孩子身为家庭人员的义务,他们有义务做家务。而且,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相关技能,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增强孩子对待他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与意识。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犯罪率就是1:10。教育部门关于此项问题早已有了深刻的认知,在2015年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指出:“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因此,各位家长从真正负责任的角度来说,请积极要求并督促孩子做家务,同时对于青少年来说,请积极主动帮助家庭分担家务,做文明懂事的中小学生。那么,青少年做家务,该不该给钱,需要给钱吗?在这一点上,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小李的妈妈认为,做家务给钱会让孩子“唯利是图”,给孩子成长带来浓厚的金钱意识,进而长大后做事可能会斤斤计较。这种观点是具有普遍认同的。但是客观说,这里还隐藏着人们对金钱的文化偏见。首先要理性地看待金钱。有些人容易接受“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认识,有些人会信奉“钱是万恶之源”。这都是扭曲的金钱观。金钱的本质属性是交易的媒介,并在交易中体现商品的价值。金钱只是一个中性的物品,无关道德,无关善恶。人们可以通过金钱满足自我的部分欲望,但是简单化地把人性中的自私与贪婪与金钱画上等号,进而长期形成金钱就是自私与贪婪的“代言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没有金钱人类就不自私与贪婪了吗?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应从理性地认识金钱入手。更重要的是,要理性地理解劳动与付费。做家务给钱,是建立在明确做家务是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基础上的,付费过程一方面让孩子获得零花钱“取之有道”,另一方面理解“劳动创造财富”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劳动获得“合理报酬”在消费时才会“合理规划”、“理性消费”,进而破除“乱花钱”以及未来的“啃老”现象。点评:做家务给不给钱的问题实质上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财商培养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智商、情商与财商已被定义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能力。青少年财商教育应该从小在家庭,从早在学校乃至社会中积极关注并系统开展,为青少年的未来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者按 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了,可是却发现教育孩子越来越难了。这里有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有各异教育方法的对决,看似一个小得不起眼的问题,却是当前普遍存在、常常遇到的,往往难住了一些老师和家长。